相關文章
一、《藏品名稱》:
《清明上河圖》1998年套裝銀幣
二、《藏品介紹》:
發(fā)行背景
該《清明上河圖》套裝銀幣發(fā)行于1998年,全套共計6枚,每枚的面值均為20元,含純銀2盎司,規(guī)格55毫米×36毫米×6毫米,成色99.9%,質量精制,發(fā)行量18800枚,上海造幣廠鑄造,現(xiàn)最新的市價處在3800元附近。《清明上河圖》系北宋風俗畫作品,作者為張擇瑞,全卷描繪了清明時節(jié)北宋京城汴梁(今開封),以及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色和自然風光,形象地反映了北宋城市經濟的發(fā)達。它是了解12世紀中國城市生活極其重要的形象資料,具有文字難以替代的文獻史料價值。
歷史回顧
由于該《清明上河圖》套裝銀幣系以著名的繪畫作品為主題內容,故此社會知名度極高,社會反映也較為熱烈。盡管當時的社會消化和沉淀能力遠不及如今,但歷經四年左右的時間消化和沉淀,總量中的絕大部分已消耗在了全國各地,此市場流通量極其稀少。從市場表現(xiàn)情況來看,該《清明上河圖》套裝銀幣的價格在面市后的絕大多數(shù)時間里一直窄幅整理在4000元下方,市場表現(xiàn)較為低調,但集藏愛好者們的拾遺補闕卻一直在悄悄地進行。
市場現(xiàn)狀
這些年來,隨著集團性消費的愈演愈熱,題材好、鑄造工藝精湛的金銀紀念幣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青睞。《清明上河圖》套裝銀幣作為一套無論是從鑄造工藝、內外包裝,還是從規(guī)格和題材內容等因素來看均屬非常經典的本色套裝銀幣,其勢必會進一步引起人們的注意。如此這般的話,原本就已非常稀少的《清明上河圖》套裝銀幣,其市價必然會隨之做出正面的積極反應,以進一步凸現(xiàn)金銀紀念幣保值增值和自然增值的能力。
三、《藏品鑒賞》:
四、《藏品收藏》:
《清明上河圖》國之瑰寶
宋人張擇端所作的“清明上河圖”是我國古代美術史中的絢爛一章,亦是我國民俗畫的代表作之一,它以嚴謹繁復卻富有生氣的長卷形式展現(xiàn)了北宋都城汴京(今河南開封)從郊外到城內街市的繁榮生活景象,距北宋較近的金代留下跋文頌:“當日翰林呈畫本,承平風物正堪傳”,點明了此圖主題在于表現(xiàn)承平風物。對于這幅傳世名作,詮釋論調盡管各有不同,但世界繪畫史上,僅以一幅畫就描述了一個城市的繁華似錦、歌舞升平,《清明上河圖》是一個鮮活的特例。
縱使沒有學過國畫,也多聽過世界上最長的卷軸畫《清明上河圖》,透過紙香墨色,穿越千年的虹橋柳枝,走近那個凋沒前的繁華盛世。畫的內容結構大體可分為三段:開首一段是京郊的農村風光;中段是以拱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其兩岸的運輸和貿易的忙碌情景;后段是城門內外街市的繁榮景象。畫卷中共畫了550余個人物,各種牲畜60多頭,木船20多只,各種形制樣式的房屋樓閣、車、轎等等,是中國古代規(guī)模最大的風俗畫。
中國古代名畫系列之“清明上河圖”紀念銀幣即以《清明上河圖》長卷為藍本,力圖以中國貴金屬藝術語匯再現(xiàn)畫中所描繪的宋代京城汴河兩岸繁華盛世的民生百態(tài)。紀念幣采用了六枚一組連續(xù)的長方形形制,是自目前為止,我國現(xiàn)代貴金屬紀念幣中規(guī)模最宏大、氣勢最磅礴的一套紀念幣,呈現(xiàn)出一種清新淡雅的藝術氣質。負責該套紀念幣設計的資深工藝美術大師羅永輝回憶道,“當我仔細地分析畫面以求恰當?shù)夭媒貢r,我又一次為它的恢弘、精致、典雅所震撼,這種感覺是激動人心的,它使我體味到什么叫不朽。我感到的是一種力量、一種沖動、一次挑戰(zhàn)、一次機遇。”
畫面由城郊沿汴河逐漸向城內鋪展。城外村郊幾座茅舍、小橋溪水、楊柳依依,枝頭剛剛泛出嫩綠,使人感受到初春的意境,恬靜而安寧。接近內城,商賈行旅增多,畫面逐漸繁榮熱鬧起來。中段是最精彩的部分。汴河是北宋時的漕運樞紐,商業(yè)交通要道,畫面上河里船只往來,首尾相接;有的船滿載貨物,逆流而上,有的船靠岸停泊。橫跨汴河的是一座規(guī)模宏大的木質拱橋,形式優(yōu)美,宛如飛虹,故名虹橋。橋上行人如潮,橋下水流湍急,舟楫相爭。接下來,畫面所展示的是汴京城內外茶肆酒樓、作坊店鋪、民宅、官府衙門,屋宇錯落。街上車水馬龍,川流不息。騎驢的、挑擔的、抬轎的、問候的、休閑游玩的,男女老幼,士農工商,三教九流,應有盡有,百業(yè)興隆,熱鬧非凡。整幅畫作自然流暢,布局嚴謹而精巧,縱向層次節(jié)奏變化豐富,羅永輝先生談到設計過程中,稱緊緊抓住畫面中的主線,把握整體的流暢連貫,在不失整體的意念下,精心刻畫每個細節(jié),充分運用浮雕語言,補充和加強畫面的氣氛,在再現(xiàn)原作神韻的同時,又以一種新的表現(xiàn)形式把它推向觀者。
給我推薦
-
¥20000.00元
-
¥150000.00元
-
¥9000.00元
-
¥9600.00元
-
¥8800.00元